智慧農業管理平臺農業的物聯網: 主要包括應用物聯網、移動互聯、3S(GIS、RS、GPS)等方面。作為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農業生產方式,物聯網的發展,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的功能的改善,例如環境感知、數據傳輸、智能控制、遠程服務、決策分析等;還能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;也能為農業生產調控提供科學的依據,達到提高農產品質量的目的。
海墾建設智慧農業平臺總體目標: 按照“統一規劃、分步實施、注重成效、成本節約”的原則,利用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音頻視頻、數字地理、智能控制、智能設備等新一代科學技術,打造智慧農場,實現農業生產全程監控,實現農業生產自控化、可控化、科學化,從而減輕勞動強度,科學、合理投入生產資料,降低生產和勞動成本;通過物聯網、無線射頻技術、條形碼技術實現對農產品生產環節、流通環節全流程追溯,實現農產品來源可追溯、去向可查證、責任可追究,提升農產品生產、流通的安全保障能力。
5月30日,在神泉集團南田現代農業示范區,連片的芒果園組成了一片“綠海”。只見8套傳感器及1套氣象站等數字農業物聯網設備“長”在果地里,它們實時采集著氣溫、濕度、光照度等數據,并將采集的數據傳回電腦。職工可遠程通過屏幕實時觀測芒果樹的生長情況。
金墾賽博公司在神泉驗收項目。
繼龍江紅心橙、海墾茶葉基地與“數字農業”結緣后,神泉芒果也有了“科技味”——5月19日,神泉集團的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順利完成驗收。該項目由海南金墾賽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金墾賽博公司”)自主研發,在長田、響水、東風、愛泉四個分公司及南田現代農業示范區內開展建設。
那么,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落地后,究竟可以發揮哪些作用?對此,龍江農場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焦俊有話說:“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可進一步改變傳統低效的農業種植方式。”
在龍江農場公司437畝紅心橙示范種植基地內,安裝著蟲情檢測器、視頻數據采集、水肥一體化噴灌等設備,這些“信息管家”將為農業生產全過程提供更科學的指導。通過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抓取的數據,能夠讓果農及消費者輕松了解每棵紅心橙樹的種苗來歷、種植信息、成長周期、收貨時刻等信息,將這些數據加以剖析使用,還能“反哺”農業種植。物聯網項目的運用,將帶動龍江紅心橙向著種植標準化、管理現代化、農業品牌化、產銷一體化的方向發展。
記者了解到,僅僅是水肥一體化噴灌方面,該項目就為龍江農場公司節約了人力成本,且降低了當地職工的勞動強度。“過去,每次都需要安排多名工人到基地現場巡視水肥灌溉情況,還要巧妙避開高溫時段,擔心水溫太高燙傷作物,工作效率低且十分被動。”金墾賽博公司副總經理李海南告訴記者,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落地之后,該基地只需要安排一名工作人員遠程灌溉,期間可通過遠程監控水壓、水流量,實時掌握水肥灌溉情況,再也不必受制于天氣。
除了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建設之外,金墾賽博公司還與中國電信海南分公司簽訂5G戰略合作協議,將在云服務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信息化建設方面發力;金墾賽博與海南大學合作共建的智慧農業實驗室也于5月26日正式掛牌,智慧農業實驗室成立之后,校企雙方將重點開展“智慧農業”關鍵技術的研究及產品開發,補齊研發人才短板,合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。
以打造數字農業物聯網為基礎,強隊伍、聚資源、抓項目……精準發力“智慧農業”的信號接連釋放,印證了金墾賽博公司深耕“智慧農業”領域的決心。
“目前,海南農墾已有3個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落地,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。”金墾賽博執行董事孫甄表示,數字農業物聯網項目只是“智慧農業”平臺的其中一個分支,自2017年起,金墾賽博公司便開始建設“智慧農業”平臺,前3年為儲備期,今后3年要努力將“以信息化建設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”這一美好愿景落到實處,在服務好海南農墾的同時,邁開“走出去”的步伐,創造更大的效益。
來源:海南農墾報
記者 盧月佳 通訊員 王菲